一、继承有时效限制吗
继承是否受到时效的限制?
关于继承权之时效期限,有明确的相关法律条文予以规范与约束:
首先,对于遗赠所带来的继承权益,其时效期限设定在获知受遗赠行为之后的两个月内。在此期间之内,继承人需对遗赠表示接受或拒绝。逾期未作表态者,将视同自动放弃受遗赠的资格;
其次,鉴于继承问题引发的争议并提出上诉的情况,其诉讼时效设定为三年。此时间从权利人实际上知晓或应当知晓自身权益受损且责任人身份确定之日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
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遗嘱继承的流程有哪些步骤?
遗嘱继承流程如下:首先,确认遗嘱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需符合法定形式要件,如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等。其次,遗嘱人去世后,由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向遗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或人民法院申请办理继承公证或诉讼。在公证过程中,需提交遗嘱、遗嘱人的死亡证明等相关材料。若通过诉讼,需准备充分证据证明遗嘱的真实性及继承人身份等。之后,经公证或判决确认后,继承人可依据生效文书办理遗产过户等手续,如房产过户需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等。总之,遗嘱继承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以确保继承行为的合法有效。
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有时效限制吗
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均有时效限制。遗嘱继承方面,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法定继承方面,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需注意,不同情况的时效规定可能有所差异,具体应根据实际法律情形判断。
继承权受时效限制。遗赠接受时效为两个月,需在此期间内表态接受或拒绝,否则视为放弃。因继承引发的争议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及责任人之日起计算。